喜看稻菽千重浪!致敬为之守望的华南理工师生!
更新时间:2025-10-19 09:30:06
来自非洲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威廉(William),在加纳发展研究大学营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从事了2年营养健康医师。随着对营养健康的深入探索,威廉为当地儿童所面临的严重营养不良状况感到十分担忧,萌生了进一步深造、躬耕营养健康领域的想法。
于是,在2014年申请到“中国政府奖学金”后,威廉先后在山东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学习汉语和攻读硕士研究生。2018年,他进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任娇艳教授,从事大豆肽营养功效研究。
在任娇艳教授的指导下,威廉与课题组成员们共同努力,实现了创新性搭建非人灵长类营养不良代谢模型(U-NHPs)。模型运用了定向酶解制备的大豆肽,通过调控肝脏线粒体代谢重编程,使得机体中的受损线粒体得到功能回复,从而有效缓解营养不良反应。
此研究不仅为揭示营养不良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同时为营养代谢失衡导致重大慢病的干预提供了新的策略。相关成果在生物医学营养领域Top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
“正因为有中国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让我拥有坚持下去的信心!”2021年博士毕业后,威廉选择了留在华南理工大学做博士后。
作为一名来自非洲的学者,威廉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近年来中非友好合作不断升温,任娇艳教授所在团队,与非洲加纳Desmond Omane Acheampong教授团队一起,依托2022年度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加纳海岸角医院(CCTH)和KATH教学医院联合开展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在非洲加纳临床营养不良干预的应用研究,旨在探究医用食品对营养不良人群的防治效果及干预机制。目前,该合作项目已获加纳国际临床伦理4项。
“我很期待,未来该项目的中非合作团队,能将科研成果相关的生产技术,在加纳乃至整个非洲地区全面推广,为中国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技术转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威廉说道。
“孔子美农家香米”是华南理工大学帮扶惠来县隆江镇孔美村的重点产业。2017年,在华南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孔美村成立了孔子美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选用“南晶香占”这一浓香型优质水稻品种进行培育。
该品种不仅株型佳、产量高,而且米质优良、香味浓厚,具备抗稻瘟病和广泛适应性等特点,荣获广东省首届国际名米(籼米)十大金奖,并被认定为广东省第二批丝苗米品种之一。
多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各团队积极协助孔美村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学校驻惠来工作队探索出“广霍香+水稻”轮种模式,通过利用电商平台、大型商超合作等,多途径促进销售。学校党委组织部、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和后勤处等部门联合举办农产品展销会,让来自山海的好物走进华园、走向师生。
此外,设计学院杨静教授团队为该产品设计专属包装,旅游管理系吴志才教授团队协助当地成立“乡村振兴文化小院”,深入挖掘并推广农文旅特色项目,全方位推动孔美村的乡村振兴事业。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陈荣高级工程师率领所在的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团队,通过在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地——云南云县实地考察,巧妙利用云南小粒咖啡的果皮及果肉,结合贵州纳雍县的高原特色小麦,成功研发出咖啡果皮面条这一创新面食。
经过团队成员的大量实验与配方优化,这种独特的面食产品,既保留了咖啡的独特香气,又融入了小麦的营养与口感,产品富含绿原酸、膳食纤维等有益成分,具有较高的健康价值。
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面食市场的种类,还促进了咖啡产业与小麦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产业路径。目前,咖啡果皮面条已成功投放市场,并获得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彰显了华工团队在粮食深加工领域的创新实力与市场洞察力。
面对广东省潮州市官塘地区水稻病虫害识别的难题,由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黄顺金、刘臻、梅炫乐、林培源、于启航和俞欣晨6位同学组成的“三下乡”学生突击队,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相关研究。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通过深入稻田,采集各类病虫害样本,仔细记录下从稻瘟病、纹枯病到各种虫害的每一个样本,并拍照建档。最终,团队成功研发出高精度的识别模型——基于深度目标检测的智能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了先进的AI技术,农户只需通过手机拍照上传病虫害图片,系统便能在数秒内准确识别并推送防治方案,识别准确率高达92%以上。
通过进一步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发现,农户们不仅需要病虫害识别技术,更需要产品销售渠道和品牌推广平台。为此,团队开发了配套的农作物推广小程序,集成视频直播模块,直观展示有机水稻的种植和加工全过程,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推动了农产品销售模式的现代化转型,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一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实践,不仅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案例,更为推动农业销售模式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当帮扶地区的粮食、特产遇上“芒果莲雾”,将会碰撞出一段怎样的精彩故事?结果当然是——华工人和帮扶共建地区跨越山海的真切情谊!
多年来,学校坚持聚焦“双百行动”和定点帮扶重点任务,融消费于帮扶,通过在校内设置农特产品消费帮扶直销点、举办每年一度的农特产品展销会、设置云县美食窗口等,引导校内师生以购代捐的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源源不断的“华工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举全校之力、聚各方资源,走出了一条凸显高等教育优势、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激发内生动力实效的精准帮扶之路。相关定点帮扶项目连续8年荣获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充分彰显了华工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广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责任和担当。
哇哦!为了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令人安心的饭量”,华南理工人也是在科技攻关、乡村振兴上“落足功夫”!
在华园的实验室里,还有无数的师生们,正以学科为刃,在粮食领域的细分赛道上默默攻关.....
守护粮食安全,从来没有 “完成时”,只有 “进行时”!这份坚守,还将在华园继续......
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刻知道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将用我所学,通过科学技术实现粮食的有效供给,降低粮食损耗以减少浪费,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注入专业力量,用知识守护每一粒粮食的价值,让粮食安全的基石更加稳固。
当我们珍惜每一餐饭、每一粒米,我们不仅在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在参与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粮食体系,从而共同支撑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心。打包余量食物,既能够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为下一餐提供了方便,让“物尽其用”在生活中落到实处。
平日里我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坚持适量点餐,并注重菜品的搭配。这既是对粮食生产者辛勤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我们所购买的饭菜,既是劳动者的成果,也是个人财富的一部分,珍惜食物,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资源的负责。
未被食用的粮食进入垃圾处理系统后,会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大量甲烷,进而加剧全球变暖;若随意丢弃在环境中,还可能滋生霉菌,污染土壤和水源,最终威胁到动植物甚至人类的健康。从这个角度讲,节约粮食能从源头减少这类生物性污染,减轻环境的自净压力,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环保行动。
在食堂就餐时,我习惯选择最小份的饭菜,坚持践行“光盘行动”。与室友共同用餐时,我们通常会点不同的菜品互相分享,既能丰富口味体验,也能从源头上减少食物浪费。此外,在日常购买零食和水果时,我也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尤其对于保质期较短的生鲜食品,尽可能避免因储存不当或食用不及时造成的浪费。
于体育人而言,对粮食的珍贵有着最切身的体悟,每一份粮食承载的能量,都直接关联着运动表现与身体状态的精准调控。从赛场的能量管理到日常的健康守护,珍惜粮食本就该是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大学生而言,节约粮食能有效降低生活开支,培养我们理性消费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受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每一份被珍惜的食物,都在为筑牢国家粮仓贡献微薄而坚实的力量。
在日常饮食中,我始终秉持珍惜食物的原则,努力做到餐餐“光盘”。我也注重科学的食材储存方式,认真区分哪些食材需冷藏、哪些不宜进冰箱,通过恰当的保存方式延长食物保鲜期,减少变质浪费。
我深知,节俭是支撑社会稳健发展的根基,节约粮食是必要之举,绝非小题大做。若有机会,我想成为一名节约粮食的宣传员,向身边人传递珍惜粮食的理念,带动更多人加入节约行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杨振宁走了,享年103岁:他的贡献不止诺奖,他与邓稼先的“共同途”才是线 年杨振宁与杜聿明夫妇合影,神情难掩紧张
助贷新规落地调查:单利最低达7.56%,有网贷平台主动降2个点利率“拉客”
投资人接连上门!肿瘤科研成果用于皮肤修复,重庆这家公司成立一年估值3亿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